2024年的母親節,參與一位友人呼籲的音樂會,音樂會中的人和事,讓我聯想起50週年的校慶,我想從不同參與者的角度去看看什麼是共融?還是不「共融」?作為香港的特殊教育,我們應該如何陪孩子一起走前面的路。
從校長看
當天很開心見到一位很有活力的特殊學校校長,她正正參與這個活動,言談間,她細說她們的學生如何透過老師的幫助下,讓學生進入一個可能一般人只認為「 正常」學生才參與的管樂表演,這正是共融嗎?
從表演者看
原來「音樂」可能沒有共融這個功能,因為音樂從來沒有分辨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只要你能夠作為一個主人,因應自己的專長,選擇合適的樂器,樂器就會在主人的帶領下,演奏出樂韻悠揚的曲目,將感情的世界投放到音樂之中。
從父母看
這次音樂會,學校邀請了很多家長帶同學生一起參與,有些家長還會帶學生的兄弟姊妹、父母,扶老攜幼的去欣賞這個非凡的音樂表演,又或是照顧者享受著「me time」的時光。在音樂會中,家長沒有社經地位的分別,沒有區域上的限制,他們來到一起支持著表演的孩子們,又或是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多感受音樂旋律的優美。我還看到一些年幼的學生,隨著音樂的節拍擺動,享受著這個過程,悠然自得。
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
讓更多人了解共融?還是將重點看在孩子們的能力不同(differently abled)?
從音樂的世界中,讓更多人了解社會需要,無論透過教育宣傳,還有在NGO、社會賢達、大專院校、準僱主 和 社區鄰里中攜手共行。
因此,這次的各位友好嘉賓都是(differently abled)的代表。
本校期望透過輔助科技,有系統的生涯規劃,具前瞻性的活動設計,呈現孩子的可能性。
這50年印證了學校不斷實現這個可能性,印證了前輩的努力,印證了一群教職員付出120%的愛心,印證了家長的決心和支持,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讓我們帶著孩子「放眼世界、裝備自己」 ,期待將來孩子們可以無障礙地、differently abled的「走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