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南華早報》工作人員採訪本校學生及教職員,並拍攝學生使用輔助科技的情況,讓外界能多了解身體弱能學生的需要,以及運用輔助科技對他們的正面影響。過程中學生能與工作人員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侃侃而談,自信心顯見提升。



家浩正使用電腦處理文件
家浩進行不同的文書工作。
家浩與工作指導員開心地合照。
金珠正在排列及檢查貨品。
金珠正在使用碎紙機碎紙。
金珠與工作指導員開心地合照。
為讓家浩同學和慧嘉同學能增潤視覺藝術科知識,體驗視覺藝術考試模式,以及擴闊藝術視野,本校安排兩人參加「瑞士視覺藝術分級考試」。
是次考試有助加深高中視藝選修科學生對視覺藝術的認識,體驗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視覺藝術科的考試模式,並提供參與具國際認可的視覺藝術分級考試的機會,增廣他們的藝術視野。
今學年本校於大息時段增設繪畫班,同學們能藉此掌握分級試的考試模式及各種繪畫技巧。而且,為了使兩人對分級試有更充足準備,他們每周需要完成兩份筆試評核模擬試題,從中懂得以文字表達評賞感受之技巧。
齊齊期待家浩和慧嘉同學的努力成果吧,一起見證兩位同學的放榜之日。
家浩同學和慧嘉同學準備進入試場。
每個星期二的大息時段的繪畫班,同學們在學習各種繪畫技巧。
每星期李老師預備不同質感之物件,增加同學們的繪畫經驗。
上週參觀兩所愛心滿溢的學校,適逢《EC教育微職Fun》創欄,今明兩期分別介紹一下:人與社區;科技與非主流。
今期首先介紹: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註1】,下期將會介紹: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註2】。
當大家以為在一個處所四處瀏覽,感覺自由自在之際,原來對於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來說,卻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例如:樓梯、電錶房等。
還記得孩子幼時用的欄擋?當孩子稍為長大,這些東面便閒置了!可是,在一所特殊需要學生的校舍內,多周密的設計,在使用後也會有它的「危險區」(Danger Zone) ,那麼,有誰可以滴水不漏地,全時間去守望著這班學生呢?
原來透過5G科技【註3】,每位學生配以一隻智能手環,這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校方可按需要,隨意設定「危險區」,當發現有不正常闖入時,系統就會呼召機械人去到學生附近,透過視像的面部表情和對話,引導學生離開該範圍;若有需要,控制室的職員還可以透過機械人,實時與學生視像對話 (情況就彷彿職員躲在機械人裡面一樣) ,好讓在其他當值職員現場到達前,也可馬上作適切的情緒支援 。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是一所專門取錄肢體弱能的特殊學校。所以,相關的人和器材都尤其齊備和專業,例如有駐校的: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有著這批專才,配以設備,學生的確可按指引,多做鍛煉,做到一些原本做不到的動作。只可惜,秦校長感觸地向筆者分享,亦有少部份學生的病情是每況越下的,隨著成長,需要更多科技幫助……
參觀期間,偶遇某幾位上述的同學,秦校長的介紹和形容,離不開:「……佢好叻!好有鬥心!好堅持!好想做好啲!唔肯放棄……」感謝上天曉得,能安排這般有造就性、積極和關愛兼備的團隊來打理這所學校,實在是學童和家長之福氣!
在校的幾年間尚且有秦校長和學校團隊,那麼,畢業後又可以怎樣呢?
秦校長指出了一個重點:「這段學習路只是一個過程,過程中間學生可以在知識上、技巧上有所得著,但更重要的!卻是他們能燃點起信心和鬥心,當中還有另一個關鍵元素,就是:友伴(peer) 。」
友伴其實是一生的同行者,在這類特別的群組,他們都是過來人,同聲同氣,彼此之間的默契,絕對不是我們能理解。
秦校長的團隊巧妙運用了智能手環,策動了《步行比賽》,參觀期間,校長友善地關心學童今天的戰況,筆者親身觀察到學生對比賽的認真程度,甚至乎,他們會在上課時不停把手環搖晃,務求增加步數,在比賽上佔優。這些在我們眼中的小遊戲,甚至乎搖晃(出貓) ,只是生活中的拾趣,但在這群組的學生來說,該份投入感、主動性、以及與友伴的連繫,實在是千金難求!
有著科技的支援,很多原來很艱巨的教與學:在心理認知上、在肢體感知上……現在卻活靈活現,例如:高清的大屏幕,除了可以善用於課室,也可以體驗火警的現場。這些在科技未普及前,的確不容易。
又說回智能手環,校長在其中一課室中,邀請了一位活動能力有限,正在上課的男生;他完美示範了如何呼召機械人到他身邊來,由於機械人辨識了他手環,自動就可登入他個人戶口,透過輕觸屏幕,同學很自主地選取了數學練習,按著自己的進度,很快就完成了5至6題習作。
在這種寓學習於遊戲的模式,不單對特殊需要的學童是新穎,就連主流的學生,甚至乎筆者本人,也能津津樂道!
人的學習,在人類學中,始於「動機」;在社會學中,源自「社會化」。短短的一個小時參觀,秦校長帶領著的團隊,原來經已巧妙地揉合了科技、關顧和專業的知識,為這班有特殊需要的學生一一準備好!亦順道把大部份的隔膜打破了!難怪,這所學校深受家長喜愛!
倘若想對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有多一點認識,尤其在上述5G科技融入校園應用方面,讀者可考慮在12月7至9日,到會展出席「Learning & Teaching Expo 2022 學與教博覽」【註4】。秦校長的團隊有一個攤位,可以親身向您解說。筆者也會出席,有緣在會場內見!
【註1】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
https://www.mts.edu.hk/
【註2】 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
https://www.cccmkckos.edu.hk/
【註3】兩所學校的5G科技皆由 「3 Education」(3電訊) 策劃和提供
https://web.three.com.hk/3business/3education/
【註4】Learning & Teaching Expo 2022 學與教博覽
https://www.ltexpo.com.hk/LTE/zh-hant/
香港推出5G服務已有兩年多時間,焦點都集中於提高經濟裨益,改善社會民生,今日筆者同大家分享一下5G喺另一層面嘅應用。
以前未有5G時,學界喺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嘅重點,大多放喺「光纖到校」同幾年前都講緊嘅「光纖到課室」。一般人嘅錯覺,以為「5G智慧校園」所指都係大學同大專院校。我哋嘗試從兩個層面切入,睇下5G點樣打造「智慧校園」,同埋提升電子學習與教學效能。
在校園網絡基建方面,時至今日採用5G流動寬頻毋須鋪線,即可極速於校園建立流動網絡,迅速拓展學校嘅網絡覆蓋,支援更多裝置及應用方案。
一場疫情促進咗網上教學嘅發展,將上班一族自攜裝置(BYOD)返公司嘅習慣延伸至校園。o依家即使恢復部份面授課堂,好多學生都要自備平板電腦、手提電腦或手機上課,對學校頻寬嘅需求大增。好多學校已設有內聯網,但基於網絡安全考慮,若學校能建立自己嘅5G流動網絡,就可以將校管或老師所用嘅網絡,與供學生使用嘅網絡分開,確保大家有充裕頻寬及確保網絡安全。
在校園5G應用方面,打造智慧校園首先要為學校精心部署5G硬件安排,在配置5G教育方案時,亦要因應個別學校所需而度身設計。
助特殊學校配置方案
公司嘅專業團隊,今年分別成功為兩間特殊學校申請咗政府資助,幫學校配置咗5G流動寬頻同5G機械人方案。學校會為學生提供手帶,以防佢哋喺小息或休息期間去咗危險地方,例如學生去咗停車場、校園出入口或樓梯等危險地帶,系統就會實時發出警報,一方面以短訊通知老師採取緊急行動,另一方面亦會即時通報機械人,以迅速找到學生嘅準確位置。
5G機械人亦可於校園擔任教學大使,老師會因應同學嘅學習需要或興趣,制訂個人化學習教材。喺小息時,當同學和機械人互動,機械人透過手帶辦認出同學嘅身份,知道佢最鍾意嘅學科,電腦熒幕就會用超高速、低時延嘅5G播放相關嘅練習或短片,加強學生自主同個人化學習。
「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嘅申請將於本年底截止,有興趣嘅學校要把握機會喇!下星期筆者會同大家介紹一下校園妙用5G科技嘅實例。
古星輝 – 塑造5G智慧校園|乜都5G (2022-11-11)
和記電訊香港行政總裁
古星輝
歡迎各位到2022 學與教博覽,為學生打打氣!
本校 聯同 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 於2022年12月7日 – 2022年12月9日在 N11 攤位,展出融合 5G、機械人、IOT、無線定位技術和個別化網上學習平台的互動成果,記得到攤位,為學生打打氣!
5G
計劃運用5G技術的速度和即時性,並配合穿戴式科技,讓肢體弱能學生 和 智障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活動、鍛練身體和保障安全為目標。
學生運用機機人的移動技術進行個別化學習。
機機人和學生進行語音互動交流,增加自閉症學生,口語溝通練習的機會。
透過穿載式科技的智能手帶,收集心跳、位置和步數資訊,透過5G 高速傳送資訊,分析學生身體狀況。如遇到突發情況,機械人會即時到現場支援,亦會傳送訊息和現場的高清視像至相關管理員,並可透過機機人與學生即時交流。
顏汶羽參觀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顏汶羽FB
議員顏汶羽參觀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並指政府應加大資源並善用新科技,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兒童。
顏汶羽在社交媒體發文指,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需要是其長期關注的課題,並指今日再次到訪彩雲邨的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了解特殊需要兒童現時的學習及教育支援。 他指,照顧有特殊需要兒童需要更多新治療科技及照顧者的幫助,以便更好地進行治療及訓練,並指政府應加大資源並善用新科技作支援,協助家長去幫助兒童的生活以及學習,更可以更早識別,從而有更準確、有效率、及時的診治及培訓。